一系列产品取得突破,今年市场规模预计达二百五十亿元

  国产操作系统,离好用还远吗

  8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新一代国产商用桌面操作系统与服务器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发布。

  今年5月,华为两款鸿蒙电脑正式开售。鸿蒙电脑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从内核层开始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迎来重要突破。截至目前,搭载鸿蒙操作系统5的终端数量突破1200万台。

  近年来,我国科技界、产业界持续攻关,以银河麒麟、鸿蒙等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取得突破,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向“好用”迈进。

  移动、服务器、工业操作系统等创新步伐加快

  北京一家华为销售门店内,读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小李正在体验鸿蒙电脑。“鸿蒙电脑的系统界面很容易上手操作,使用起来很方便。”小李说,随着常用的办公、设计软件完成适配,自己会考虑选购鸿蒙电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已高度集中,微软Windows和苹果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合计近90%。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一直没有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操作系统居于信息产业上下游的枢纽位置,发挥基础性、平台性作用,对保障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技术体系,完全做一套新体系确实很困难。但在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方面,是有必要的,而且可行。”倪光南表示。

  鸿蒙操作系统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这一2015年立项的国产操作系统,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同行30年的历程,跻身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列。

  不只是鸿蒙操作系统。近年来,我国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等领域加快创新步伐。其中,由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实现了我国在云计算操作系统领域的突破。

  “只有自主研发,才能盖起‘高楼大厦’。‘飞天’是阿里巴巴大规模投入自主研发技术的开始,此后,我们在数据库软件、物联网平台、云服务器、城市大脑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自研技术成果。”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蒋江伟说。

  国产操作系统的突破,带动国产软件全面成长

  操作系统是用出来的,要靠市场和产品生态培育。成功的操作系统往往拥有数量庞大的应用和完备的生态体系,来构筑生态上的“护城河”。

  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其中,麒麟软件已经研发出银河麒麟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多种产品。“生态是操作系统成功的关键。当前,麒麟操作系统已经跨过生态建设生存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麒麟软件首席科学家韩乃平介绍,麒麟操作系统适配的软件已涵盖办公、影音、图像、社交等品类,越来越多应用软件基于麒麟操作系统进行原生开发。

  作为平台型技术,国产操作系统的突破,带动了国产软件全面成长,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

  电脑操作系统中,办公软件是最关键的应用之一。微软Windows系统发展初期,就与Office软件绑定,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竞争壁垒。“为了让WPS办公软件适配鸿蒙操作系统,我们也开启了一场‘技术迁徙’。”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说。

  “迁移至新的架构,几乎是重写一套程序。”但姚冬认为值得,“过去几年来,为了适配鸿蒙操作系统全新的开发框架,研发团队移植了约4000万行代码,解决了500多个技术难题。”

  “在国产操作系统支撑下,国产软件加速技术创新与功能迭代,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面成长。”鸿蒙操作系统首席架构师李世军介绍,“在图像处理软件领域,国外软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今,鸿蒙电脑依托自主可控的系统生态,将为国产图像处理软件提供发展机遇。”

  李世军表示,鸿蒙电脑以系统性能力开放与标准化生态机制推动国产软件从“兼容适配”转向“能力共创共建”,支持生态伙伴在同一平台上持续优化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