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化悲愤为食欲

  然而

这时心脏可能在为你的情绪买单

长期带着情绪吃饭

健康的心脏也会受伤

还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除此之外

主食吃太少、高蛋白饮食、经常吃太饱

每天这样吃饭加速衰老、降低免疫力!

很多人浑然不知,劝你早点改掉

01

  带“气”吃饭伤心脏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纳入了一些26岁左右的健康年轻人,通过让他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吃饭,来测试情绪对吃饭的影响。

  结果发现,愤怒的情绪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当参与者回忆起愤怒的情绪时,只需大约8分钟,心血管内皮功能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持续长达40分钟。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减退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

  愤怒情绪会导致体内一系列激素的分泌失衡,特别是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这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强、血压升高,并使血管内皮功能减退,从而增加斑块的脆性和破裂风险。此外,愤怒还会抑制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的分泌,使血管更难舒张,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除了愤怒,其他负面情绪如悲伤、焦虑等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A型行为模式的人,他们事事追求完美、容易激动,这种性格特征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也非常大。

  如何调整负面情绪?

  深呼吸: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尝试做两分钟左右的深长呼吸,可以帮助内心平静下来。

  倾诉和诉说:找一个亲密的人或换一个环境,把内心的情绪倾诉出来,可以有效缓解压力。

  运动:适当有氧运动,如瑜伽、冥想、八段锦等,可以帮助情绪稳定,促进身心健康。

  如何好好吃饭?

  最好的吃饭状态是带着享受的心态。以下是一些建议:

  专注吃饭: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本身,不要在吃饭时刷剧、玩手机或聊天。

  营造良好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吃饭,避免嘈杂和匆忙的氛围。

  仪式感:把每一顿饭当成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认真对待。

02

  高蛋白饮食

  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影响骨骼健康

  《自然》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通过临床试验、动物实验,还有细胞实验发现,蛋白质的供能比超过22%时,免疫细胞激活会增加,尤其对巨噬细胞影响较大,这些细胞堆积在血管壁上,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这个实验提示,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蛋白质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可它并不是多多益善,对于肾功能已经受到影响,或者已经下降的患者来说,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加重肾功能衰退,蛋白质过多还会促进钙流失,对骨骼健康也有影响。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保证蛋白质摄入,但不可以长期过量摄入。

  建议

  健康人群:只要能够正常进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全天所需要的蛋白质(55~65克)。

  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应尽量选择鱼、虾、鸡、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健身人群: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

03

  主食吃不够伤全身

  为了减肥完全不吃“碳水”或者少吃“碳水”,反而可能会影响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