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光大道”“村BA”“村超”……“村字头”文体活动,大有看头
在宁陕,“村光大道”坚持群众主体、群众主创、群众主享,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在岚皋,连续三年举办的“村BA”篮球赛事通过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以一场赛带火一座城;
在汉阴,“村超”全国赛陕西赛区赛事融合地域文化,同步举办非遗展演、富硒美食推广等特色活动,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今年以来,安康各县区持续优化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举办的一系列“村字头”活动和赛事相继“出圈”,展现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乡村图景。这些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展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带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百姓舞台 群众当主角站“C位”
8月5日19时许,宁陕县广货街社区居民宋慧玲步履轻快地走向文化广场,参与“村光大道”广货街镇专场文艺节目排练。
宋慧玲今年71岁,经营着一家山货店。忙碌之余,她常常自导自演些文艺节目。正因如此,“村光大道”提供的舞台让她格外珍惜。“这次我要参与情景剧和快板演出,得好好排练节目。上了舞台,咱也能当‘民星’。”宋慧玲脸上洋溢着笑意,“家里人都很支持,还说等我登台的时候,一定要来现场看我表演。”
宁陕县自5月启动“村光大道”系列文旅活动以来,像宋慧玲这样的“民星”已有600余人。养鱼大户张富东白天送鲜鱼,晚上便投入歌伴舞排练;特产店店主李亚芳在忙碌间隙,唱起拿手的歌曲。
“参赛者大都是当地群众,‘村味土味’是最鲜明的特色。”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田伟介绍,活动在全县11个镇设置主题赛道,通过才艺比赛和舞台表演的形式,打造全民参与的百姓舞台,全方位展示宁陕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以文化惠民为抓手,宁陕县还打造了“村光大道有好市”,组织“宁陕山珍”、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相关商户入驻山珍美食市集。活动开展以来,宁陕县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花费同比增长49%。
“现在游客不仅来看演出,还愿意留下来体验农家生活。我们做的农家菜特别受欢迎,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广货街镇金涛农家乐负责人张佩波说。
好戏连台 焕发乡村文化新气象
前不久,白河县首届全民“村歌”大赛落下帷幕。决赛现场灯光璀璨、气氛热烈,16名“草根”歌手轮番登台,用嘹亮的歌声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故土情》诉说着对家乡深深的牵挂与思念;《汉江渔歌》用原生态唱腔,再现了汉江流域渔民火热的劳动场景;《孝敬父母》传递孝义文化……舞台上,歌曲一首接着一首;观众席间,合唱声、掌声一阵高过一阵。
“‘村歌’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现在,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想把内心的幸福感受唱出来。”参赛选手郭雯说。
白河县文化馆馆长张丛庆介绍,从田间地头到舞台中央,群众用歌声传递着对家乡的热爱,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白河县将不断挖掘特色乡土文化,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好戏连台,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满。在茶乡紫阳,“开麦吧!茶乡”茶文旅融合系列活动,以最本真的乡土表达,让更多乡村风土人情被看见、被发掘。
向阳镇茶农牵马引缰、肩挑茶筐,仿佛茶马古道商旅穿越时空而来;双桥镇村民把犁耙、背篓、锄头搬上台,唱响紫阳民歌;蒿坪镇10余位艺人将汉调二黄的苍劲唱腔展现得淋漓尽致。活动中,紫阳县17个镇的群众组成代表队参加竞演,将农耕劳作、茶事生活、传统戏剧搬上舞台,共编排创意节目141个、参与演出7900人次,吸引八方来客探寻茶乡的独特文化魅力。
这些沾着“泥土味”的文化节目,让西安游客王群心潮澎湃。“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到了紫阳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看得太过瘾了。”王群说。
从“村歌”嘹亮到茶乡“开麦”,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乡村文化新貌、映照村民火红生活,增强了群众的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