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手”考证热 果真“培训包就业”?
“抢滩地空经济新赛道”“政策红利下的黄金职业”“毕业生入职起薪碾压同龄人”“25天无人机培训包就业”……近一年来,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无人机“飞手”执照考证广告。
重庆一名大学生郭金(化名)曾被一家机构的“包就业”承诺吸引,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咨询了数十家培训机构后,把这家机构的聊天记录发到了社交平台,很多人提醒说不靠谱。”最终,他选择了本地一家与学校有合作的机构报名学习。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飞手”正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职业,进入这一行业的关键“入场券”——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以下简称“执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024年1月1日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执照。这一政策也使得“飞手”执照的价值陡增,成为行业“香饽饽”。
相应地,无人机执照考证培训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涌现。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数据,目前登记在册的此类培训机构已超过2600家。
无人机“飞手”的就业方向广泛,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考证大军”。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火爆的考证市场背后,要找一份符合预期的工作,远没有培训机构宣传描绘得那么简单、轻松。
和想象中不一样的“包就业”
去年年底,大四学生郭金开始求职。看到无人机专业的同学考取执照后顺利就业,他萌生了转行的念头。在咨询了众多培训机构后,他发现,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既有5000-7000元的低价班,也有两万元左右的“高价包就业”班,“包就业”的形式实际上是机构低价承接吊运项目后让学员去做,“‘包就业’多久?一个月甚至一周都有可能”。
90后王思奇(化名)告诉记者,他报名的培训机构虽承诺推荐工作,但提供的机会多是去偏远地区进行无人机吊运或“撒农药”。“就是问一句‘去不去’,我们这样的学徒工又能有多少收入呢?”
记者随机咨询了多家在全国设有分校的培训机构。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会不定期在学员群分享就业资源,提供推荐但不承诺包就业。”另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则称,若考取“双机长执照”(即同时拥有多旋翼和垂直起降固定翼的超视距操控资质),以及教员执照,便可签订合同享受一对一就业指导。“如果舍得投入,还有费用约3万元的‘包就业大师班’。”
一纸“包就业”合同,真能保障学员顺利入职吗?记者带着受访者提供的一份无人机培训“就业协议”,咨询了北京西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金琳。她指出,该合同存在多处对学员不利的关键条款。
首先,合同规定,就业推荐的前提是学员在不超过两年内成功考取“双机长执照”。金琳指出,“若学员两年内未能通过考试,机构不仅无须推荐工作,已缴的培训费也概不退还”。
其次,合同对“就业”定义宽泛化了,甚至将“毕业前的实习”也纳入了“就业”范畴,即使学员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不为其转正,同样被认定为“推荐成功”。
“这意味着,哪怕是提供的免费实习,也被视为培训机构已经履行了就业推荐义务,无须退款。”金琳认为,这些条款实质上与“包就业”的宣传不符,“更严重的是,实习期间学员若发生人身伤害,责任也完全由学员自负”。她提醒说,这份合同限缩了学员的权利,也将培训机构的义务限定在了很低的范围内,要谨慎签署。
“考证热”带来开办培训机构“新风口”,专家建议谨慎选择
有的机构在兜售更为昂贵的“包就业”方案:“都是先签合同再培训,9万元考双机长执照,19万元则是双机长+教员执照‘打包’拿下。”一位机构负责人称,学员考取双机长执照后,即可在其机构全国分校担任教员,“没教员证前当助教,拿到证就能独立带课”。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