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声明为何沦为“废纸”一张?
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刘越)“公司声明当然有真有假,但人只要看过假的声明,就很难相信真的了。”
日前,前“娱乐圈法务”、现脱口秀演员孙嘻在某档节目中的表演火了,网友笑称其为“最强嘴替”。诚然,近年来,“律师函警告”成为娱乐圈常态,但声明在大众眼中却越来越接近“一张废纸”,只因“套路太多,真诚太少”。

为何娱乐圈执着于发声明?
“娱乐圈声明”究竟是什么?
根据发布主体的不同,“娱乐圈声明”通常分为艺人声明、艺人公司/工作室声明及律师声明三种形式,声明内容一般包括陈述经过、澄清事实、法律正告三个部分。
“娱乐圈声明”的含金量几何?
从法律层面看,律师函是专业提醒,司法文书才是终极裁决。“娱乐圈声明”的意义在于提醒、敦促、通知、警告,本质上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只有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官方机构出具的法律文书才具有法律强制力。
既然实际效果有限,为何娱乐圈还执着于发声明?
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行业的现实逻辑。当负面舆情袭来之时,公众人物可通过发布声明的方式从而高效地澄清事实、表明态度,其在维护演艺人员合法权益、避免舆论恶意发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正向意义。

“艺人、公司以声明的形式公开表达法律态度,是在保护己方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消除对相关商业品牌、影视版权方等合作主体的负面影响。”
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朱晓磊律师指出,艺人作为利益综合体,负面舆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多方利益。当艺人被曝出负面舆论时,及时针对具有诽谤意义的“谣言”发表声明,澄清事实并表达法律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给品牌方造成的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在“流量为王”时代,粉丝群体是艺人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粉丝作为艺人的支持者,无法忍受艺人受到攻击与伤害,而针对负面舆情的公开声明是安抚粉丝的“强心剂”。
“如艺人出现负面舆情,而公司不通过维权声明来澄清事实,维护艺人合法权益,那么将面临来自粉丝大规模的质疑,近期也不乏出现粉丝提出工作室/经纪公司不作为的热搜话题。”朱晓磊表示。
从“权威声明”到“废纸一张”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原本用来合理维权的声明,近几年在实践中逐渐“跑偏”,降低取信大众的效力。
2018年11月28日,羽泉20周年演唱会前夕,歌手陈羽凡被曝涉毒。其工作室上午还在发布辟谣声明,强烈谴责“造谣”和“散播谣言”,孰料下午北京石景山公安分局的通报便坐实其“因吸毒、非法持有毒品被行政拘留”,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快打脸”。
2021年7月19日,“顶流”吴亦凡在社交平台斩钉截铁地否认“选妃”“诱奸”“迷奸未成年”等传闻,宣称:“如果有这类行为,我会自己进监狱!!”讽刺的是,仅12天后,北京警方就发布了刑事拘留通报。

2022年9月10日,演员李易峰本人及工作室发布声明,大谈“李易峰三个字应活在作品与社会责任中”,否认“网传嫖娼被拘”。次日,“平安北京”通报:李某某对多次嫖娼供认不讳,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不得不说,明星声明的“跑偏”,首先得“归功”于那些明目张胆的“违法硬刚”。而更隐蔽的信任消解,藏在以春秋笔法“选择性回应”的文字游戏里。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