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两山”理念如一抹青绿泼洒神州,勾勒万千生态画卷。落笔处,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多彩中国。在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县”在起笔!青绿绘江山》融媒体行动,深度解码“两山”实践生动样本,探寻县域“中国色”如何绘就,邀你共读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远看天际水天一色,近观江湾草木葱茏。

  奔腾的长江与斑斓的江岸,已经成为春江十里的崭新模样。持续好转的生态环境,让江豚重回家园,频频跃出江面快乐嬉戏。

  记者沿着脚下18.3公里的长江岸线,游春江十里,看江豚跳跃,品味“两山”理念在南京浦口绘就出怎样的中国色。

  一江碧水 “微笑天使”逐浪嬉戏归故里

  “杨大哥,今天咱们能看到江豚吗?”记者在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畔的东龙山郊野公园遇到了正在日常巡护的“江豚巡护员”杨金海。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一带,经常能看到江豚,特别是夏天,江豚特别活跃。

  杨金海从小在江边长大,家里几辈都是渔民,家族兄弟们一直靠捕鱼为生。转变发生在9年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

  万里长江流经江苏第一站,北岸即是南京浦口。为了一抹“微笑”,为了一江碧水,浦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作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这一年,浦口以雷霆万钧之势整治沿岸捕鱼养殖工业企业,修复岸线生态、提升区域生态本底,着力守护长江生态安全与江豚栖息家园。

  也是这一年,杨金海和其他100多位渔民上岸了。刚上岸的杨金海很迷茫,不知道除了捕鱼自己还能干些啥。后来听说招募江豚巡护员,政府负责培训,上岗后还有补贴,杨金海觉得作为资深渔民,干巡护员很有优势,就兴致勃勃地和家族兄弟们一起报了名。当年经过培训,杨金海等12位渔民成功转产,从靠水吃水的捕鱼人,成为靠水护水的江豚巡护员,并且全部加入了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根据“杨金海”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护观测到的江豚活动情况,保护协会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措施,越来越多的江豚在长江“安家落户”。而在保护协会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加入到了保护长江江豚的行动中来。

  根据江苏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显示,长江浦口段域内大部分区域是江豚活跃的核心区,在南京长江第三大桥跟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之间,江豚聚集最多。因此,浦口区的江豚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在渔政执法艇上,记者见到了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周威。周威持续十多年来一直关注江豚保护工作,对江豚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 他说,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对水质和栖息环境高度敏感,处于食物链顶端。它的生存状况直接体现长江生态环境的好坏: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健康,就意味着长江生态系统是完整和健康的,反之,如果江豚数量锐减甚至灭绝,就表明长江的生态系统正在崩溃,所以说它们是长江环境的“活体检测仪”和“警报器”。

  为了留住长江“最美微笑”,浦口严格执行“十年禁渔”各项政策,变渔民为江豚巡护员,实行“岸线长”负责制,通过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探索“放流+增殖+科研”三位一体模式,力争实现全周期生态保护。目前,长江南京浦口段江豚数量稳定在20头左右,年均观测到的江豚记录达2000头次。

  浦口的长江江豚生态修复之路,也是南京,乃至江苏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缩影。2025年,南京保护区内江豚种群数量增长至约65头,占长江江苏段总数的一半,南京已成为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水域。仅今年8月4日至8月10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就在长江江苏段全线观测记录到长江江豚34群次、超百头次。这些密集出现的“微笑天使”,印证了长江禁渔、生态修复等措施在江苏段的扎实成效,也为长江流域江豚保护提供了范本。

  岸线蝶变 江豚与百姓共享“春江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