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空间赋能北京演艺之都建设
持续培育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 扩大品牌演艺活动影响力
多元空间赋能北京演艺之都建设
今年的演出市场持续活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1月到6月,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观众超697万人次,票房收入超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0.5%、17.8%。
与此同时,一批融合演艺、消费、社交与旅游功能的“演艺新空间”正蓬勃兴起,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培育85家此类创新空间,并预计在年底达到100家。
随着“演艺新空间”的蓬勃发展,北京演艺市场多元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刘淑娴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丰富文化供给,巩固精品剧目荟萃、演艺节展汇集、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演艺之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演艺市场票房创新高
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全国领跑
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的天桥艺术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国际、时尚、大众”为定位,逐步成为首都的文化地标。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曾提出“看音乐剧到天桥”的口号,如今,这样的愿景照进现实。经过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看音乐剧到天桥”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无论是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还是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德语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国际经典一次次在这里震撼登场,征服了观众。与此同时,舞剧《只此青绿》《九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富有中国美学特质和民族精神的作品也在这里精彩呈现,传递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杨树聪介绍说,自开幕至2024年,天桥艺术中心累计上演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部剧目,演出场次达6601场,国外剧目占比40%,演出观众突破340万人次。“现在我们每年大概有1000场演出,吸引约60万观众到场。2024年,天桥艺术中心共演出1013场,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即便是今年三四月间停业维修两个月,今年的整体票房依然提前破亿。”
实际上,天桥艺术中心只是北京演艺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约5.7万场,吸引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演出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年度票房超2亿剧院,领跑演艺市场。
刘淑娴介绍,2025年1-6月,全市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102场,观众约224.8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3.3%、45.8%、35.7%。2025年,演出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戏剧舞台方面,话剧《戏台》、舞剧《五星出东方》等国内优秀作品与原版音乐剧《雨中曲》《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国际经典剧目交相辉映,风格各异、题材丰富的剧目,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演选择。音乐演出领域同样热闹非凡,张杰、凤凰传奇、刀郎、孙燕姿等歌手的大型演唱会,以及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大型音乐节活动在“鸟巢”、华熙LIVE·五棵松等知名场馆轮番上演,也进一步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演艺新空间不断扩展
一场演出延伸为周末消费链
坐落于北三环外中轴路东侧奥运商圈核心区域的福浪LIVEHOUSE为北京演艺版图注入了更多的年轻活力。这个全新的综合性演出场地,由大、小两个场馆构成。其中,大场地可容纳1200人,小场地可容纳450人。福浪LIVEHOUSE主理人黄新介绍说,自2023年3月试营业、5月正式开业以来,福浪LIVEHOUSE以“北京唯一双场地LIVEHOUSE”的独特定位,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公益及商业活动40余场,年引流周边区域近50万人次。
“站立式观演”是福浪LIVEHOUSE的一大特点,乐迷与艺人距离仅数米,互动感极强,如同一个“小型室内音乐节”,黄新介绍说:“观众区采用前下挖、后增高的阶梯式空间设计,显著提升乐迷沉浸式观演体验。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观演体验,更催生了文商体旅融合的新场景。”演出前,乐迷们排队抢占最佳位置;演出中,艺人偶尔走出舞台,在庭院与观众合影、签名互动;演出后,周边市集、体育活动的联动,让“一场演出”延伸为“周末消费链”。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