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十四五”规划进入决战决胜的收官阶段。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十五五”时期发展筑牢根基,已成为各地工作的核心要务。

  在这关键节点,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群众利益的一线守护者,正以实干为要、敢干破局、巧干增效的担当作为,全力冲刺“十四五”收官之战,在广袤基层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聚焦目标,实干为要

  “十四五”收官之年,广大基层干部围绕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各项工作干在实处。

  为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山东黄河两岸生态廊道建设一线,基层干部用汗水描绘着“聚焦目标,实干为要”的生动图景。

  山东滨州邹平黄河河务局管辖近22公里蜿蜒堤防,每年5万余平方米草皮需更新养护。面对水难存、肥易失、草木难活的“生态考题”,邹平黄河河务局工管科科长李庆,3年前便踏上寻找“黄河绿甲”之路。从选种到试种、再到推广试验田,李庆带领团队在多地走访,顶着酷暑蹲守大堤。俯身、丈量、比对……凭着这股豁出去的拼劲,他们取得了单日最高植草8000平方米、成活率95%以上的骄人成绩。

  如今,试验田内培育的3万平方米优质草皮,已能完全覆盖邹平黄河工程辖区所需。“外购草皮每平方米需13元,自培能省一半。”李庆指着葱郁的黄河防洪工程自豪地说。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干部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交通巷社区总人数8250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5%,老年人中有一部分是留守、独居老人。为此,社区专门成立多个服务队,吸纳第三方机构配合社区开展活动,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法律、家政及日常生活需求开展服务。

  河北省三河市甜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公益大集”平台,推动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过去一年,社区联合120余家小微商户和多家单位,举办12场“公益大集”,为居民提供义诊、法律咨询、政策宣讲等多样服务,累计服务数万人次,解决居民诉求65件。

  西交通巷社区党委书记陈瑞、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栾兰等基层社区干部表示,面对新时代新需求,他们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倾听呼声,敢干破局

  “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冲锋号。”多地基层干部以“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将敢干落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上,用担当回应群众期待。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县肉牛年出栏28万头,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位列全国县级首位。南街村是阳信县养牛单体大村,最高峰养牛4万余头。牛产业虽鼓了村民钱袋,却让村庄陷入粪污包围,每到盛夏时节,不仅仅是南街村,连邻村都得紧闭门窗。

  2021年初,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张万贵踩着满地泥泞钻进张国栋低矮的牛棚,浓烈的氨气味呛得他眼眶发红。“牛粪咋处置?”“人畜混居怎么熬?”“这牛还能长久养吗?”带着直叩人心的“三问”,他与村“两委”干部走访600余户村民。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村民的诉求:“再这么下去,养牛的路子就窄了”“不能只顾产业不顾环境”……

  带着村民的嘱托,张万贵奔走镇政府、召唤在外能人、汇集村中智慧,并带队奔赴宁夏、泰安、菏泽等多地“取经”。2021年秋天,当两座畜禽粪污收储池在村头建起时,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这可是咱村的‘转型地标’!”

  收储罐解决了粪污去向,张万贵却盯住更难的棋——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听说要迁牛出村,老养殖户们炸了锅:“离了院子咋照看?”“搬迁损失谁兜底?”张万贵带着小板凳坐到养殖户院里,掰着指头算账:“家里最多养20头,小区能养上百头”“单打独斗扛不住市场波动”……在张万贵的劝说下,村里的养殖户开始响应,入驻新建成的标准化养殖小区。

  半月谈记者在南街村西头看到,一排排蓝顶牛舍内,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脖颈铜铃叮当作响。养殖户张虎正挥着水管冲洗地面,水流裹着草屑汇入排污沟,空气里飘散着青贮饲料的微酸气息——这个洁净有序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彻底告别昔日弥漫的刺鼻气味。“当初嫌搬地方麻烦,现在肉牛的一体化管理不仅增了收入,还美了环境。”张万贵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