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潜力股曝光 仅24只!(附名单)
2025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明显提速,涉及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从大背景来看,无论是政策端的大力推动,还是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都使得并购重组愈发活跃。数据显示,本轮并购重组浪潮呈现四大特征:规模更大、双创公司占比高、政策包容性更强、聚焦产业整合。这些新特征有望对各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重塑,并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特征一:规模更大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以首次披露日期为准,截至8月8日,2025年以来有88家上市公司公开了作为竞买方的并购重组事件。以此粗略年化计算,今年通过并购重组的公司数量有望突破140家,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新高。
并购重组事件的规模也呈现显著扩大的趋势,诸多大型交易引人瞩目。例如,海光信息对中科曙光100%股权的吸收合并;中国神华计划收购其控股股东所持的煤炭、坑口煤电等相关资产;湘财股份对大智慧100%股权的吸收合并。
业内专家指出,这些大规模并购重组背后的推动力是企业对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追求。通过资源的整合,企业能够实现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并增强其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特征二:双创公司占比高
在产业方向上,并购重组正朝着“产业更新”的方向大步迈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披露相关公告的双创板块公司数量达到42家,占比接近48%,较2016年至2024年大幅提升。从行业分布来看,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领域,并购重组数量更多,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等公司数量占比均有大幅度提升。

并购的资产也多属于新质生产力,电子元件、互联网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与设备等行业均有5家或5家以上公司,半导体产品、电子设备和仪器、工业机械等行业均有3家公司。

特征三:政策包容性更强
并购重组政策对相关主体展现出更大的包容性,例如,实施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放宽对财务状况变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监管要求,积极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等。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已有所突破。近期,科创板上市公司芯联集成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同意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的批复》。据悉,该交易是科创板首例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亏收亏”案例。
此外,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现金收购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首选。数据显示,不少公司通过小额参股或增资等方式获取标的公司的股权,而少数涉及控股权的收购则采用现金与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看,年内并购重组公司中,有30家公司选择现金收购,还有30家公司采用现金与股权结合的并购方式。这两种支付方式的使用比例较往年均有显著提升。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