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在健康生活链展馆,以岭药业携中医药创新链条最新成果亮相,从理论突破到产业实践,从科研创新到成果共享,全方位展现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新格局。

位于健康生活链展馆的以岭药业展台

  筑牢产业链:从道地药材到产业集群,夯实中医药高质量根基

  作为中医药产业链的源头,中药材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以岭药业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版GAP)为指引,精心编织起从种子种苗到产品终端的全链条管理网络。比如在巨鹿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从基原固定、产地选定,到种植管理、采收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和标准管理规程(SMP),并建立起完善的追溯体系,让每一朵金银花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以岭药业将“第一车间”扎根绿水青山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国建成60余个道地中药材种养殖基地,覆盖东北至西北的7大产区,总面积达数十万亩,涉及40余个品种,其中多个品种获评“三无一全”优质药材基地,更带动了产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基地既保障了药材质量,又让乡亲们有了稳定收入,这是中医药产业的社会责任。”以岭药业的展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产业链的延伸更体现在服务端的创新。展台一角的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剂设备不时引来参展观众的阵阵惊叹——20秒即可完成一付药的调剂,封装成袋的颗粒用热水冲开即可服用,让传统中药告别了“煎煮之繁”。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以岭药业已按新国标及省标研发生产560余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完成上市备案,为中医药便捷化、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

  从道地药材种植到智能化服务,以岭药业构建起“从医到药到健康”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覆盖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及健康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激活创新链:从理论突破到科研转化,引领中医药现代化创新

  “这17个创新中药,都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在以岭药业创新成果展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八子补肾胶囊等专利新药整齐陈列,其成功面世背后是近百年中医理论的重大突破——以岭药业首次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

  理论创新催生了独特的发展模式。以岭药业创立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有效组方,开展深入科研与临床试验,将成果转化为创新药物,再通过规模化生产推向市场,同时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这一模式让理论创新与产业实践形成良性循环。截至目前,以岭药业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0余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国家级大奖,获国内外专利800余项。

  科研创新离不开“金标准”的支撑。以岭药业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采用大范围、多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完成40余项研究,数量与质量均居行业前列。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实现理论、机制、循证三大突破,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如通络药物通心络胶囊的相关研究荣登世界级医学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30天心血管死亡风险30%,同时降低一年时心梗复发风险74%;参松养心胶囊降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风险达40.0%,该研究由国际心血管专业顶刊《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为中医药疗效提供了国际认可的科学证据。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