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轩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澎湃热潮中,改革强音响彻神州,奋进力量凝聚共识,实干行动擘画新篇。为生动展现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赤诚情怀,统战新语开设“话改革•建新功”专栏,反映统一战线成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共抒助力改革、建功时代心声。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决定》提到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包括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

  中央提出这一要求有何深意?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东方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疆商贸物流集团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会长、侨界数字经济产业科创联盟理事长张礼立就此话题进行解读。

  以长视角读懂改革开放、把握发展机遇

  《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张礼立认为,《决定》释放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广度,直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深度,敢于“啃硬骨头”和“涉险滩”的力度,推动全面社会保障体系的温度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与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的开放度。

  10多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张礼立认为,党中央积极应对外部严峻复杂的环境带来的风险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看来,要以长视角和发展的角度读懂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前所未有的努力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中。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征途万里,志在四海。”张礼立长期关注数字经济发展,他认为,在建设数字中国、零碳中国以及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的过程中孕育了众多发展新机遇。“如何用好新媒体力量,以侨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中国成长作为素材,讲好中国企业故事,如何促进金融引资,如何助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并为之努力。”

  《决定》还提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张礼立表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科技进步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对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赋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口质量提升对经济持续增长发挥基础作用。”张礼立认为,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健康、产业科技等领域,提升人口素质和技能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核心策略。

  张礼立认为,可以将产业人士和科技人士通过培训、研讨、出版文献、调研等多维度融合,推动科技与文化、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因地制宜、同频共振。同时,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与GDP占比,在全球服务贸易、颠覆性科技原创与现有市场或商业模式、全球零碳供应链等领域中实现升级。

  以数实融合案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