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 | 麦子熟了,仁德的儿回家了
北京7月9日电(记者 郎朗)草帽挎在背上,一口大葱蘸酱,一口白面馍馍,咕嘟咕嘟再喝口凉水。
20年前,郭品超在台湾偶像剧《斗鱼》里用男主角的深情眼神征服观众;20年后,他正和山东老乡们一起抢收麦子。
6月,齐鲁大地涌起麦浪金黄,49岁的郭品超自两年前寻亲成功后又回到了祖辈生长的故土,好似一粒麦种,落了脚。

一粒麦种
“哥,你是在山东老家分到地了吗?”
最近,不同版本的郭品超一茬又一茬出现在各大社媒平台网友的镜头里:蹲在田埂上生吃大葱、开三蹦子赶大集、买菜时和商贩讨价还价……大家很难相信这个ip地址总显示在山东的郭品超,就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台湾演员。几万人涌进他的个人账号,发出疑问:“是不是认亲成功之后就没离开过山东啊?”
甚至有人说:“看到郭品超第一反应已经不是《斗鱼》了,是那句‘仁德的儿’”。
“仁德的儿,这是仁德的儿。”
两年前,山东泰安的三舅奶奶扶着门框,一打眼就在朝自家走来的人群里认出了郭品超。他们素未谋面,三舅奶奶不知道“郭品超”是谁,也不知道谁是“明星”,她只知道这是海峡对面亲人的儿子。
40多年前,她见过一次年轻的郭仁德,眼前的郭品超和记忆中的人样子几乎重叠。爽脆的乡音下意识确认了模糊的记忆,不仅让寻亲的人红了眼,也让屏幕外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们眼角泛泪。
“血浓于水这件事是真的。”时隔两年再次向回忆当时的经过,郭品超依然很感动。认亲成功后,他和山东老家的家人们一直保持联系,爸爸仁德也常常跟泰安的家人们视频聊天,聊着聊着,两边就忍不住会哽咽。
借着录制山东卫视《行进中国》的机会,郭品超站在麦田里,微风拂过脸庞,也吹得麦穗“簌簌”地响,阳光下,自己好像和麦子一样金黄。
“收麦对山东人来讲,有很大的意义。”郭品超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到了割麦子的季节,大家就得回家帮忙收割,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有团圆的意义。”
什么都抵不过家乡的那句“麦子熟了”。

最熟悉麦子的是土地
郭品超越来越觉得,自己跟山东这片土地的链接更深了。
大家围坐一起,一口葱一口饼,这种吃法并不陌生,小时候台湾家里的饭桌上,爸爸就是这么吃的。
还有那个饼。记忆中,奶奶也会烤这种巴掌一样大的饼,好像是死面和的,也不蓬松,厚墩墩的,硬到需要用菜刀切开。再来一道糖醋鲤鱼,做好饭后,奶奶会远远地喊:“pìn cháo,pìn cháo,吃饭咧!”
饼是咬不动的,得在嘴里一点点啃、慢慢嚼,饼很干,可是越吃越觉得蛮甜的,有麦子的香气。
“这是只有老山东才会做的饼。”在山东,郭品超又吃到了多年前熟悉的味道。不管是饺子、馍馍、糖醋鲤鱼、还是生的葱蒜,他都慢慢吃,细细品:“我很想要牢牢记住这边的味道。”一丝一缕和记忆重叠,温暖又熨帖。
或许,从山东到台湾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一句乡音的呼唤、一口厚实的馍,再远的游子都会循着味道的指引回到故乡。
后来在公开场合再介绍自己,郭品超都会说:“大家好,我是郭品超,山东泰安人。”
人们说,郭品超的山东基因觉醒了。高大挺拔的个子、和泰安三舅爷爷极相似的鼻子,越看越觉得基因真的好神奇。
大家也惊讶于他的外貌这么多年几乎没什么变化。20年前《斗鱼》的海报都旧了,郭品超还没“旧”,快50岁的他,看起来好像还是当初那个少年。
甚至有人把30年前郭品超自己的照片当成了他爸爸年轻时候的样子,感慨父子长得真像。
对于这一点,他也很认真做了回应:“那是我19岁左右的照片,之所以看起来有年代感,是因为中间有30年呐!我私下饮食会比较清淡,适当的运动,适当的休息,剩下的就交给基因。”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