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与东盟粮农合作刮起“AI风”
中新社郑州10月14日电 (记者 阚力)12日至14日在郑州举行的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上,“AI风”不仅刮进会场、展馆,更体现在合作项目上。
谈合作、寻商机、参观考察现代化农业和头部食品企业……随着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加速建设,马来西亚KK集团创始人蔡志权将目光投向河南的AI智慧农业等领域。
会“说话”的水肥机器人、小麦生长智能模型“大脑”、AI渔场养殖机器人……记者在是次大会展览展示区看到,各种AI大模型的演示让参观客商眼花缭乱。
其间,智慧农业展馆吸引众多参会的东盟国家官员和客商。

“AI水肥机器人很受东盟国家欢迎。”已接待不少东盟客商的河南腾跃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白洋和同事,在大会期间签下超200个来自东盟国家的订单。
“东盟客户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AI技术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未来1到2个月,至少有30家东盟企业要到我们公司参观考察,我们也将向东盟派出5至6支技术团队,为客户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白洋介绍。
在中国移动智慧农业展馆里,客户经理王聪展示的一套“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远程对一处农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AI给出解决方案,“这套系统已经应用在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今天也有菲律宾客商前来咨询”。
郑州陈氏阳光果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梅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该公司正在柬埔寨参与建设“万亩榴莲种植示范基地”,输出中国种植与管理标准,推动产地标准化。
为全面升级与东盟的合作,她计划在泰国、越南等国投资兴建自动化分拣包装厂和深加工基地,让AI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当地。(完)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