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馆,没“鲸”费了
24岁的薇姬和11岁的凯约失业了,它们正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自己的下一份“工作”。
这是生活在法国南部小城昂蒂布“海洋世界”的一对虎鲸母子,通过定期的表演换来鱼吃。由于近年来游客不断减少,加上明年12月生效的禁止鲸豚表演的动物福利法案,今年1月,这家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海洋世界正式关门。
商业海洋馆的破产危机并不只出现在法国。今年国内两大海洋主题公园大连圣亚和海昌海洋公园在资本市场接连低价易主,企图“起死回生”。没有上市的其他中小型海洋馆也都变着法地求生存,有的开始承办年会和生日会,有的把“水下求婚”策划的广告牌放到海底隧道。
2001年,学金融投资的白明放弃本职证券工作,选择进入海洋馆,从讲解员做起,历经教育部、养殖部多个岗位。他还担任过《水族世界》杂志主编,2012年后从事水族馆设计工作,参与设计了数座国内海洋馆的展陈和维生系统。他观察到,2024年年初,国内海洋馆的营收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但他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海洋馆,沉疴久矣。
但这并不是一个能随意撒手不干的行业。
与薇姬母子共同滞留在水池里的还有12只海豚,今年5月,有人用无人机看到它们生活的水池藻类滋生。上至法国生态转型、能源、气候和风险预防部部长,下至社交媒体上的网友,都在关注这些海洋动物的命运。
今年1月以来的8个月,它们可能的目的地从亚洲的日本回到欧洲的西班牙,也可能飞到北美的加拿大,还有人呼吁就把它们留在法国,免于运输之苦。法国当地媒体报道,直到9月8日,12只海豚才被转移至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
薇姬母子的运气显然不够好,它们仍留在昂蒂布等待安排。
显而易见,海洋馆这门生意不好做了,与商业逻辑有关,又不仅仅因此。
1
在中国,上一只让人们牵肠挂肚的鲸来自北京海洋馆。去年9月的视频里,它在展池内翻飞,频繁发出“尖叫”,网友质疑它存在健康问题。
白鲸尖叫视频被关注后不久,去年12月31日,北京海洋馆发布公告称白鲸展区进行封闭升级改造。据悉,两头白鲸被租赁给一家杭州的公司。
据媒体报道,2010年至2011年,北京海洋馆斥巨资从俄罗斯引进三头白鲸,当时它们的年龄在3岁至5岁。没被租走的那只在2022年因心肌梗死死亡。
斥巨资买白鲸只是花钱的开端。养白鲸更贵。
人工饲养白鲸需要500吨恒温15摄氏度的水体,24小时循环水处理。白明介绍,海洋馆最大的成本就是电费——部分用电设备10万瓦起步。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光水电费一年就要交4000万元左右。
此外,饲料也是一笔支出。一头成年白鲸每天能吃体重的2.5%-3%的食物——至少50斤。
新冠疫情期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曾做过统计,整个园区有3万余只海洋生物,每天的口粮大概3000斤。其中,光是4头虎鲸每天就要吃掉超过1200斤的食物,包括鲱鱼、鱿鱼、柳叶鱼、鲐鱼等——相当于这4头虎鲸平均每天吃掉5-6头成年出栏肉猪的重量。
白明发现,最近几年,一些海洋馆对大型动物的引进非常谨慎,“主要是从成本上考虑,水族馆的盈利能力在下滑”。他提到,一些建设了鲸鲨池的大型海洋馆,在开业时却没有引进这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鱼类,而是选择做个“机器”鲸鲨放到池子里。目前,在上海、成都等地的海洋主题公园,已经有至少5只“人造”鲸鲨投入市场。
一些海洋馆将动物表演更换为成本相对更低的人鱼表演、潜水喂食等。
直到现在,北京海洋馆的白鲸展区仍在施工改造中。一些已经改造好的位置却少了鱼类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88元就能玩一天的儿童淘气堡、5D数字电影厅、成片的文创售卖区——不仅卖海豚玩偶,也卖时尚饰品。
在海洋馆里建儿童乐园的不止北京海洋馆一家,记者走访了北京数个海洋馆,在这些场馆里,不仅有抓娃娃机,还有羊驼、荷兰猪、金丝熊、鸟类、鸭子等萌宠投喂互动区,收费不在门票里,另算钱。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