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统战的根脉所系
兰州9月23日电 (记者 殷春永 丁思 高莹)秋日的甘肃天水,伏羲庙内香火氤氲。来自青海的土家族游客身着民族服饰,手捧家乡土特产虔诚祭拜;台湾九旬老人携子孙跨越海峡寻根祭祖;大学生骑行千里只为瞻仰中华人文始祖圣像……这座被誉为“羲皇故里”的千年古城,正以厚重的伏羲文化为纽带,在新时代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伏羲故里,寻根凝聚民族共识
作为伏羲诞生地和中华文明重要源头,天水依托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的独特地位,将伏羲文化转化为精神纽带。
随着天水麻辣烫的走红,今年以来,天水迎来旅游热潮,伏羲庙成为众多游客到访的必游之地。南来北往的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伏羲庙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敬香祭祖,穿越时空再次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启迪。
“90多岁的台湾老人跨越海峡,来到甘肃天水寻根祭祖,说‘终于找到根’了。”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崔文刚介绍说,如今,全球华夏儿女均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伏羲也就成为他们心目中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寻根问祖,是他们的精神归宿和归属感的迫切需求,很多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带着下一代前来天水朝拜。
崔文刚说,目前,前来伏羲庙祭拜的游客越来越多,已没有淡旺季的区分,2024年到访伏羲庙的游客共有125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人次。日常每天的游客量为四五千人次,并有很多外国游客也前来参观游览。
已举办35届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对进一步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天水统战工作的文化品牌之一。”天水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晓锋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我们汲取伏羲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精神纽带养分,依托得天独厚的伏羲文化,创新方式方法,丰富载体平台,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进一步凝聚了全球华人的力量。”

历史走廊,文化交融孕育统战沃土
天水自古是多民族交融之地——从戎、氐、羌到鲜卑、吐蕃、蒙古等民族,在此与汉族共生共荣。近年来,天水市作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将伏羲文化深度融入统战工作。
天水市民宗委副主任闫爱民介绍说,天水深入实施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伏羲文化融入导游解说词,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景区景点文物背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在景区设立“太极八卦”“八卦石榴”等具有伏羲文化底蕴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各族游客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市还依托伏羲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分行业、分领域、分产业分别打造了以伏羲庙、卦台山为代表的7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8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引领全市各行各业以伏羲文化为载体参与创建工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天水品牌”。
“加大对伏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传承创新交流力度,出版了《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等70多种书籍,举办伏羲文化、女娲文化、轩辕文化等系列活动。”闫爱民说,让各民族群众在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