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田径世锦赛进入“北京周期” “双奥之城”再启赛事新篇
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张子扬 吕少威)记者从北京市体育局获悉,当地时间9月21日晚,第2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下称“田径世锦赛”)在日本东京落幕,北京代表团庄严接过会旗,这标志着田径世锦赛正式迈入“北京周期”,两年后,第21届田径世锦赛将在北京精彩开赛。
世界田径锦标赛系世界田径联合会主办的国际性顶级田径赛事,是和奥运会、足球世界杯比肩的“世界体坛三大赛事”之一。2015年之后,北京第二次赢得这项世界顶级田径赛事的主办权,这也是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之后,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承办的又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盛会。
2015年田径世锦赛“鸟巢”绽放精彩
十年前的夏天,第15届田径世锦赛在“鸟巢”精彩上演,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田径盛宴。57万张门票赛前基本售罄;共有20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名运动员参加该届赛事47个项目的角逐,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为世锦赛历史之最;博尔特、鲍威尔、加特林、法拉赫、伊顿等世界级名将逐一登场。
当时,东道主中国田径队参赛人数共有73人,是历届田径世锦赛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最终在主场收获1金7银1铜。也是在那届田径世锦赛上,当时26岁的苏炳添在百米飞人大战中又一次跑进“10秒大关”,并且在决赛中跑出了10秒06的成绩,成为第一个跻身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
那届田径世锦赛展现了超高人气,日场观众平均3.4万人次,上座率达77%;晚场观众平均4.3万人次,上座率几近爆满,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许多选手在全身心投入竞技的同时也享受了赛场带来的快乐。德国男子跳高选手翁嫩说:“在北京我有回家的感觉。这个场地太棒了,即使是上午的比赛都有这么多观众,真是难以置信。”
时任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在第15届田径世锦赛落幕后结束了自己的任期,他在闭幕式上动情地说:“感谢中国,我有幸在自己最信任的这个国度结束任期。”
北京与田径世锦赛“双向奔赴”
第15届田径世锦赛为何如此成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兆红认为,选手出色的发挥、观众良好的观赛体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周密贴心的赛事组织保障、热情优秀的志愿者、一流的场地器材以及严密的安保工作等。“离开任何一方面,赛事呈现都将大打折扣,无疑北京在承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拥有成熟的经验和能力。”
“承办体育赛事,特别是国际性顶级体育赛事,还能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给主办城市带来积极影响。”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宇飞眼中,北京实现了与田径世锦赛的“双向奔赴”。2015年田径世锦赛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承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首先,经济效应方面实现了短期拉动与长期培育并举。短期看,门票收入、赞助商收入、特许商品销售等直接收益,以及旅游、餐饮、住宿等间接收益为北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长期看,北京通过办赛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为体育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体育发展方面实现了竞技突破与大众普及共进。以田径世锦赛成功举办为契机,中国田径竞技水平和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显著提升,带动了以北京马拉松为代表的大众田径赛事和田径项目文化快速发展。
再者,城市形象方面实现了国际认可与内在提升双赢。2015年田径世锦赛得到了国际田联的高度赞誉,也收获了国际奥委会对于北京办好2022年冬奥会的充分信任和期待。就城市自身发展而言,赛事筹备和举办提升了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
受访学者认为,正是得益于此前面向世界的完美展示以及近年来北京在体育事业上的发展,北京再次成功获得2027年田径世锦赛举办权。
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冯珺回忆,当得知田径世锦赛将再度落地北京这一消息后,“深感振奋和高兴,却也未感到意外。”
冯珺向记者表示,北京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双奥之城”,通过承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积累了大量综合性、高质量遗产,形成了主办2027年田径世锦赛的优势条件。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