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侯赛因·法赫米:东西方观众会为何种电影共情?
中新社成都9月13日电 题:东西方观众会为何种电影共情?
——专访开罗国际电影节主席、金熊猫奖嘉宾侯赛因·法赫米
作者 贺劭清 和晶

以“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为主题的第二届金熊猫奖12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本届金熊猫奖共有126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评,共征集作品5343部,其中,国外作品3910部、占73.2%。
全世界有上千个电影节和电影奖,金熊猫奖有何不同?电影如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东西方观众会为何种电影共情?开罗国际电影节主席、金熊猫奖嘉宾侯赛因·法赫米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视频:【东西问】侯赛因·法赫米:东西方观众会为何种电影共情?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有上千个各种各样的电影节和电影奖,金熊猫奖有何不同?
侯赛因·法赫米:电影是不同文化的具体呈现。电影的奇妙之处在于,能让观众走进角色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悲喜。
无论是制作一部电影,还是观看一部电影,都是一次绝妙的文化体验。相比展示最新电影工业技术,金熊猫奖更侧重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对话。
在金熊猫奖有关活动期间,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看到不同的文化。通过电影这样一个奇妙的窗口,促进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了解其他文化、其他国家,也更了解人本身。
当今世界,商业类型片随处可见,因为这样的电影可以创造利润。但同样需要非营利性质的电影文化交流活动。我从8岁起就热爱电影,渴望投身电影行业,而金熊猫奖给予我们这样的热爱电影者交流的机会。
此外,金熊猫奖以大熊猫为名,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觉得大熊猫蕴含一种亲切感,让我愿意参加金熊猫奖的活动,关注它的动态。
金熊猫奖未来的发展及进一步完善,主要取决于主办方。但就目前看来,它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新社记者:电影及电影节如何促进埃及与中国文明交流互鉴?
侯赛因·法赫米:虽然埃及、中国发展轨迹不同,但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明。在电影领域,两国可以开展各类合作,无论是合拍、发行还是新技术的应用。
如今,因为有字幕,语言已不再是埃及、中国人民了解彼此电影的难题。即便一个汉字都不懂,看中国电影时,我依然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能开怀大笑、享受其中,也会为剧情紧张、落泪。电影画面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甚至传递的情感比语言更丰富。
我推动了开罗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合作。我们派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前往中国交流,学习中国经验;同时我们也接待来自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嘉宾,让他们在开罗国际电影节了解我们的运作流程与方式。
当然,埃及、中国在电影交流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远不止于此。开罗国际电影节会举办中国电影周,让更多埃及观众接触中国文化。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很快,中国影片成为开罗国际电影节的常客,赢得越来越多的埃及观众。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