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被劝退”背后,他们上学有多难?
近日,“自闭症学生录取后又遭劝退”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当前,校方回应称,将在与家长协商后,邀请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估,若学生具备入读能力,将尽快办理入学手续。而李同学的家长则表示认可校方态度,但对评估做法仍存疑问。
尽管《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政策不断强调,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不得拒绝录收,但李同学的遭遇并非个例。
“此次事件反映了特殊群体在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医学伦理与法律系主任王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的陈莲俊副教授,在接受澎湃美数课采访时提到,对每一类的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都是应该获得的。“从整体教育的发展看,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和同龄人在一起、和社会不脱离。这也是我们应该要努力去支撑的一种受教育形式。”
被普通学校拒之门外的,不止李同学
而现实中,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群体一直面临受教育难的问题,且这一挑战贯穿于多个年龄阶段。
2024年,一份近2000名孩子5-15岁的特殊需要家庭参与的问卷调研披露了目前自闭症儿童就学的现状。
调研数据指出,参加问卷调研的家庭里,有近20%选择孩子目前没有在上学。其中,有27%的孩子曾经上过,但因学校劝退无法继续上学。

对于目前正在上学的自闭症儿童,在梳理过去多组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调研数据发现,虽然有不少自闭症儿童正在上学,但就读于普通学校的比例并不算高。
2014年面向全国9省23市的问卷显示,仅10.98%的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上学,进入特殊学校的比例则为31.70%;2018年针对江西赣州23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发现,当地普校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占比为16.7%;2023年全国政协委员孙洁的提案则提到,另有研究发现,有49%的学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校就读。
自闭症正困扰百万儿童,国家政策为其入学亮绿灯
2024年发布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第五版显示,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12岁自闭症儿童的出现率为0.7%,保守估计全国0-14岁自闭症儿童约200万,且每年新增约16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此前在《半月谈》采访时指出,“大部分轻中度患者可以通过适当干预,像其他普通发育儿童一样,接受普通教育,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游戏”。
为此,针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儿童,各部门早已出台了各类政策,为他们顺利入学提供保障。

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是一个逐步探索阶段。2006年,我国首次将自闭症儿童群体纳入政策议程。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多种形式对包括孤独症在内的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
此后,又在保障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向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头”不断延伸,孤独症孩子的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据江西财经大学对自闭症儿童权益保障政策的文本分析统计,2006年-2024年仅教育部就发布了20条相关政策。细分到举措层面,涉及儿童教育领域的就有85处,仅次于儿童健康领域的97处。
自闭症孩子走进普通学校,能适应吗?
据全国政协委员孙洁2023年表述,2014年,“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孤独症儿童“普校就读”已纳入政策要求。但有研究数据发现,尽管49%的学龄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却有28%经历过2次及以上转学。另外,也有47%的孩子在学校“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18%的孤独症儿童遭遇排斥。

家长们对于“孩子要不要读普通学校”这一问题也五味杂陈。在对江西赣州23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他们既渴望孩子能融入同龄人、跟上教育进度,又担心孩子无法适应环境、遭受偏见歧视、且得不到应用的专业支持。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