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落地首尔,当晚飞回国内,24小时内完成面诊、医美“微整”、换药——一种被年轻人称为“快餐式”的赴韩医美悄然流行。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韩国医美机构借助国内社交平台引流,以“超低价格”“免费体验”“明星同款”等极具诱惑性的营销话术,吸引大量国内消费者赴韩接受医美服务,并提供签证、翻译、交通等“一条龙”服务。然而,机构资质难辨真伪、医疗操作不规范、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与健康。

  低价精准引流 “一条龙”服务吸粉

  多位赴韩消费者反映,一些韩国医美机构利用国内社交媒体低价引流,并提供出入境中介服务,吸引中国消费者跨境消费。

  ——低价引流,社交平台精准“钓鱼”。“这家机构在大众点评上排名第一,评分5.0。”35岁的湖北女孩华晓(化名)今年4月赴首尔江南区某机构就诊,“整条街都是医美招牌,客人几乎全来自中国,接待员也是中国人。”华晓原计划消费2万元,最终花费4万多元,“结果眼皮下垂、睁眼乏力。”

  记者检索发现,多个IP显示为韩国的账号在社交平台发布“折扣价”“季节特惠”等引流帖,仅某平台就有数十家。同时,“探店免费体验”“小韩找博主体验变美”等合作帖文泛滥。

  29岁的自媒体博主李爽(化名)说,在韩国医美机构交流群中,常有机构邀请流量较高的博主推广发帖来置换免费的医美项目。一些机构曾多次邀请其合作并许诺,成功推荐国内消费者、在完成项目后根据消费金额可获得30%至40%的提成。

  ——医疗资质难辨真伪。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曾发布提示,消费者在赴韩前可以通过“大韩整形外科医师会官网”核查机构和医生资质。

  微信平台上的一款医美小程序宣称,拥有数百家韩国境外医疗机构资源,可以提供“代查机构资质、可帮忙预约手术”服务。记者将小程序推荐的15家韩国整形外科机构的韩文名,在大韩整形外科医师会官网中进行核查发现,其中8家均显示“没有数据”。然而,这些机构在详情页面却赫然标注“手术核心、技术研发”“医院级医疗机构”“千层级无菌手术室”“人气医院累计3000例成功案例”等字眼。

  此外,记者询问一些不进行整形手术的机构其医生资质时,部分机构仅能提供标有医生照片及荣誉的海报图,并未对医生资质进行说明。一家韩国医美机构的客服人员表示,其院长是皮肤科专业医生,然而记者在大韩皮肤科学会等官方网站中核查时,并未查询到这位医生的任何数据。

  ——提供出入境“一条龙”中介服务。记者在某条韩国医美的帖子下留言询问如何前往后,收到多家“代办韩国医美签证”“多年地陪/翻译”以及中介机构的私信,对方要求添加微信详谈。

  医美小程序的平台客服表示,平台除了可以代查医院资质并预约,也可以提供翻译、接送机服务。28岁山东女孩安宁(化名)说,从国内到韩国的交通非常便利,机票也很便宜,可以当天往返,机票和项目费用加起来也比国内划算。

  操作标准缺失 手术潜藏安全隐患

  2024年以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已发布3次风险提示,由于已发生多起赴韩医美公众权益受损事件,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赴韩游客应谨慎整容整形,切忌盲从广告宣传。今年3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关于韩国医美低价引流现象的警示》,对韩国医美低价引流、隐性消费陷阱等风险与危害做出提示。

  部分受访者表示,当前韩国医美术中还存在操作不规范、手术过程有安全隐患、坐地起价等现象。

  ——多种针剂“复配”注射,存在安全风险。李爽因容貌焦虑,自大学起至今前往韩国进行医美近30次。在韩国医生的建议下,她曾一次进行超声刀、热玛吉、玻尿酸、黄金微针和肉毒素注射等多个项目,随后脸部出现异样和不适。“之前花费20多万韩元进行全身吸脂,医生说生理期做手术没有问题,结果术中出现大出血。”她说。

  多位受访者表示,术前医生会建议多种项目叠加进行,称之为“复配”。今年4月,安宁在进行复配项目后出现脸部红肿和红斑,“回国后前往上海一家三甲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注射并发症。”记者与多家韩国医美机构客服咨询复配项目是否安全时,客服表示:“王牌项目效果会很明显,改善效果满意度比较高,韩国人都是这么打的,是复合治疗、分层治疗”,但并未正面回答安全与否和可能遇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