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科技赋能 助力冰雪“冷资源”转为“热经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中心,开发更多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用品。

  产学研合作孵化,正给体育产业增添新活力。在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生们正测试一个冰壶场地的冰面性能。铺设这块冰面所采用的是一款由这个团队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凝胶冰雪,它又被称作“永不融化的冰雪”。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张凯:我们研发的是新的叫凝胶冰雪的技术,在水里面加一个高分子的网络,它就可以把水锁住了,它的最大特点是升温不融化。传统的冰场它在施工的时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很长的周期。我们可以快速施工,三天就可以建成一个冰场,力学性能特别好,更结实,抗拉又抗压,冰面质量特别平整。

  易建、易拆、不融化,新材料的新特性,为冰雪经济带来新效能和新场景。据介绍,用凝胶冰雪材料建设的冰场,相比传统工艺可节约成本10%以上,降低冰场能耗50%以上,同时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张凯:产生了很多国际首创的场景,像移动冰场。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很多篮球场、游泳池、足球场,还有很多商超,把这些场地用起来,包括冰雪咖啡厅,我们也把这样一个材料用来做文创,我们的“凉宝宝”,这些都是首创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通过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通过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技术的创新应用,培育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赛事经济火热出圈 解码消费新潜力

  从激情四溢的足球场到热力十足的篮球馆,从翻山越岭的越野跑到乘风破浪的帆船赛……今年以来,体育赛事热潮席卷全国,从南到北一路上扬,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新力量”。

  在浙江,“浙BA”篮球联赛持续火热进行,目前已进入城市争霸赛的第四轮比赛。截至9月2日,“浙BA”共举办赛事280场,累计观赛人数达91.85万人次,销售门票45.89万张,门票收入710.96万元,带动文商旅体消费超10亿元。

  浙江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姜建成:近期下发了我们浙江省的关于体育赛事促消费的一个政策,把体育赛事分成国际的、国家的、省级的,不同的赛事我们给予不同的补助,最高达到了800万。另外我们还给予参赛人员比如达到5000人以上,我们给多少奖励,1万人以上多少,观赛的人员的奖励等等。

  今年上半年,赛事经济在浙江遍地开花,在刚刚结束的暑假,全球华人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浙江义乌举行。赛事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还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亲朋好友挑选礼物。

  法国选手 逄婧萱:尝到特色美食,并且给法国小伙伴们买了很多中国礼物。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浙江省将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20多场,涵盖网球、羽毛球等多个项目。赛事的火热也带动了当地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

  浙江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姜建成:通过赛事一方面拉动消费,另一方面拉动浙江体育的制造业的发展。冲浪板、桨板,浙江省生产企业有二十多家,每年的产值达到了15个亿以上。今年年底整体的赛事达到一万场。希望带动更多的体育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日前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要求: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支持新兴体育项目赛事活动健康规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