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俐辰

  当地时间9月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正式宣布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

  石破茂于去年9月当选执政党自民党总裁,按照正常任期,其职务本应延续至2027年9月。如今任期未满便突然请辞,究竟原因为何?对于即将接过这一职位的继任者,又将面临怎样的复杂局面?

  两方面原因“逼退”石破茂

  石破茂的辞职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压力长期积累的结果,两大因素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其一,参议院选举惨败动摇政治根基。今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遭遇重大失利。这场选举的结果不仅严重打击了执政党的内部士气,更直接动摇了石破茂的政治根基。据日本《每日新闻》9月7日报道,选举失利后,至少有100名自民党国会议员及超过20个地方党支部明确表态,要求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分析:这一态势不仅意味着自民党总裁选举提前举行的可能性极大,更表明若石破茂选择参选,其个人将面临极为严峻的竞选局面。

  正是基于对这一现实的判断,为避免陷入“被赶下台”的尴尬窘境,石破茂最终选择主动辞职,以相对体面的方式结束任期。

  其二,留任理由随日美关税问题解决而消失。陈洋指出,7月选举失利后,石破茂在7月28日、8月8日的自民党会议上,均以“日美关税未充分解决”为由坚持留任。但9月4日,美国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议,关税问题获总体解决,石破茂失去党内信服的留任理由。

  谈及石破茂下台更深层次的原因,陈洋认为,执政能力不足是关键。陈洋指出,自去年10月上任,他未能带领自民党摆脱“政治黑金”丑闻、赢回民众信任,且在内外政策上缺乏建树。

  多重因素叠加,使石破茂执政不满一年便黯然辞职。

  经济负面传导效应逐渐显现

  石破茂遭遇的政治危机,与日本当前疲软的经济态势密不可分。

  从国内经济数据来看,表面的短期回暖难掩长期隐忧。日本内阁府9月8日公布的二次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增幅由初步统计的0.3%上调至0.5%,按年率计算增幅则从1.0%上调至2.2%,这一结果超出此前民间机构的普遍预期。

  但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指出,第二季度经济增幅上调主要得益于民间库存的向上修正,这一因素反而将对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形成压力,“三季度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的可能性显著加大”。

  外部环境的冲击则更为严峻。自今年4月起,美国大幅提高汽车进口关税,这对以汽车产业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日本造成直接打击。数据显示,日本汽车出口量在6月同比下降26.7%;受此影响,丰田、本田等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对本财年营业利润的预期合计减少约2.67万亿日元(约合181亿美元)。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系主任郭锐此前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美国高关税政策已对日本的出口、内需、企业成本及盈利等关键经济领域构成系统性冲击,其对日本整体经济的负面传导效应正逐步显现。

  日本经济新闻社数据服务平台NEEDS日前公布的预测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受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的出口下滑影响,三季度日本经济或将出现负增长,四季度经济增长则可能陷入零增长区间。

  新首相的三大挑战

  随着石破茂正式宣布辞任,自民党将临时举行党总裁选举。

  截至9月8日13时,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潜在候选人阵营初现:前干事长茂木敏充明确参选,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达参选意向;前经济安保担当大臣高市早苗、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保担当大臣小林鹰之被认为参选可能性高,但需20名自民党国会议员联合推荐方可参选。共同社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民众支持率暂列前两位。

  陈洋认为,无论谁当选,都将面临不小的困难与挑战。

  假设新任首相仍旧来自自民党的话,那么首先要面临的是如何在“少数执政党”的前提下,确保提交的议案、预算或决议等顺利获得国会的批准,避免政治空转。这不仅需要政治手腕,也需要在野党的接纳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