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超大城市,两个“超级大环线”来了!
文/段修健
高铁闭环,又将圆上一个。
9月3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武汉铁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窦慧东在会上提及,今年计划开通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正在试运行。
这意味着,这两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已进入倒计时,“武汉-武汉”环线高铁即将建成。
武汉正向“超米字型”枢纽迈进
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共设8座车站,包括汉口,汉川北、天门、京山南、钟祥南、荆门西、当阳西和宜昌北。
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起自襄阳市,经宜城市、南至荆门市,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正线全长约116.23公里。全线设有襄阳东站、宜城站和荆门西站等3个车站。

来源:湖北日报
这两条线路开通后,将与汉十高铁共同构成“武汉-武汉”环线高铁:从武汉出发,串联宜昌、襄阳、荆州、孝感、荆门、随州、仙桃、潜江、天门,终到武汉。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表示,这将形成一个“超级高铁网络”。
12306网站查询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已有多条环线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包括:上海-上海南,海口东-海口东,南昌-南昌,汕头-汕头,厦门-厦门,济南-济南,贵阳北-贵阳北,成都东-成都东,重庆西-重庆西,等等。
窦慧东介绍,目前湖北高铁里程已达2155公里,全部17个市州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正向“超米字型”枢纽迈进。
根据《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超米字型”对外高铁网络具体包括:两纵(京广、京九西通道),两横(沪渝蓉、沪汉蓉),两对角(福银、胶贵)等12个方向。
“围绕京九、呼南、沿江三条国家高铁大动脉,谋划了武汉至合肥、宜昌至涪陵、宜昌至常德等一批高铁项目,形成省内1-2小时、国内城市群3-4小时抵达的高铁网。”窦慧东表示,下一步,在“市市通高铁”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织密高铁网。
公开信息显示,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和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目前均在建设中。
前者将在合肥至武汉间形成新的高铁大通道,后者将形成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新通道。
宜昌至常德高铁则是呼南通道主线连南接北的关键一段。项目建成运行后,将为宜昌和鄂西地区乘客南下提供新的高铁通道,使宜昌至常德乘车耗时比目前绕行路线缩短一半以上。
9月4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出《关于新建宜昌至常德铁路等4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这表明该线路距离正式开工又近一步。
为新发展格局赢得空间时间
环线高铁线路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沿线站点之间形成互联互通,旅客不再需要绕行到枢纽车站换乘,将较大程度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以襄阳到荆州为例,目前两地开行的动车组列车需要经过汉口站,需要3个小时左右。襄荆高铁建成后,有望压缩至1小时。
随着线路贯通,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高铁圈”将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外界据此推断,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第五极”。
9月2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相关工作。
他强调,要加快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通过夜间灯光遥感分析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连片化趋势,城市之间有多维联系。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