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琦

  近日,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门诊一楼,举办了一场以青少年结核病防治为主题的“无核小卫士”实践活动,40余组中小学生家庭踊跃参与,共同开启这场健康守护之旅。该院相关专家表示,活动是深化“长沙市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提升行动”的生动实践,希望通过科学教育与趣味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更多的“无核小卫士”,以点带面提升全社会对结核病的防控意识。

  2025年秋季开学在即,专家提醒,即将进入幼儿园或升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儿童、青少年,在入校前须完成结核病筛查,同时要收好这份“结核病筛查通关秘籍”。

  新生入学前须进行结核病筛查

  在“无核小卫士”结核病防治实践活动中,高一新生王同学好奇地问医生:“作为新生,我马上将进入高中学习。我没有任何症状,为什么要做结核病筛查呢?”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学生、儿童结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海依解释,肺结核是一种叫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结核病疫情仍有发生,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卡介苗保护效力有限等因素,容易感染结核病,是结核病高发人群。学校学生聚集,人口密度大,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扩散,一旦出现结核病患者,易导致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开展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及早发现结核病患者和感染者,是预防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生的重要手段。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中明确提出,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学校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

  而不同阶段的新生入学,体检有不同的规范要求。根据《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入学新生,初中寄宿生及高中新生,大中专院校新生,其结核病筛查项目各不一样。

  不同年龄段学生筛查项目不同

  2024年12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年—2030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小于50/10万,到2030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要小于43/10万。各地应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完善工作流程,对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发病高风险人群,开展相关筛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及预防性门诊治疗工作等举措。

  那么,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要做一些什么项目呢?周海依介绍,结核病筛查主要查以下三项:

  一是可疑症状问诊。是否有咳嗽、咳痰≥2周,是否有咯血或血痰?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也是结核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二是做皮肤试验。具体分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结核抗原皮肤试验(EC)。PPD皮肤试验,是将0.1毫升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剂),注射在前臂掌侧1/3皮下处,72小时(48—96小时)后观察硬结大小,其检测结果可能受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出现假阳性;EC皮肤试验,是将0.1毫升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C试剂),注射在前臂掌侧的皮下处,48—72小时观察红晕或硬结的大小,其检测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和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

  三是胸部X光片检查。这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而不同年龄段学生结核病筛查项目也不同,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新生,进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等问诊。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或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开展PPD皮肤试验或EC皮肤试验。

  高中和寄宿制初中新生: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问诊、PPD皮肤试验或EC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PPD中度及以上阳性或EC阳性者,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

  大学新生: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有条件的大学可同时开展PPD皮肤试验或EC皮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