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签率54%,香港“高才通”如何优化?
有人年薪百万、有人餐厅“炒散”,续签率54%的香港“高才通”如何优化?
“通过高才通来港卖保险就是一场‘豪赌’,首年淘汰率达到80%,但活下来后就是‘神仙工作’。”
今年的中秋和国庆,25岁的李环不打算回家过节,计划在香港继续她的“炒散”(兼职)工作,她已经提前联系好餐厅,时薪80港元。在某知名高校金融专业毕业后,李环通过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称“高才通”)来到香港,慢慢寻找工作机会。
香港某头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田绵刚刚完成新一轮续签。2022年底,她放弃深圳的工作来到香港做保险。短短3年时间,做到了年薪接近百万元。在她看来,通过高才通来港卖保险就是一场“豪赌”,首年淘汰率达到80%,但活下来后就是“神仙工作”。
李环与田绵,正是“高才通”计划下来港人群中两个鲜明的缩影:一边是仍在摸索与等待的新来者,一边是经历残酷筛选后的“幸存者”。
近日,中国香港特区劳工及福利局(下称“香港劳福局”)公布了“高才通”的阶段性实施数据,从侧面揭开了“高才”赴港从事金融业的神秘面纱。2022年至今,已超过22万人通过“高才通”计划来到香港。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1.37万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其中46%的高才放弃申请续签。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高淘汰率的保险业、高企的通勤或居住成本成为高才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不过,也有高才经过层层漏斗式的筛选,拿到首轮续签资质,他们多集中在金融、保险行业,月薪中位数为4万港元。
随着新一轮续签高峰期将至,香港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指出,香港相关计划会继续推行,只是会因应香港实际情况而进行优化或调整细节,但计划并不会终止。
漏斗式筛选
2022年12月28日,为应对“人才荒”问题,香港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或是年薪超过250万港元的人才,门槛明确且易于获批。“高才”可以获得在港两年的逗留期限,期间可自由寻找工作而不受雇主担保限制,两年后则须在雇主的协助下续签。
随后,大量高才涌入香港。根据香港政府的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约34万宗获批,超过22万名人才已经抵港。
但即便是全球百强名校学生或高薪人士,经过层层筛选后,通过“高才通”计划多年后最终留在香港的人却并不多。
根据香港政府此前公布的续签政策,申请人需要在港获聘并有稳定收入,薪酬福利条件要达到市场水平,申请人要提交雇佣合约。如果从事的是非雇佣合约形式的工作,例如以佣金为主要收入的保险经纪,在入境事务处审批续签时,会考虑过去收入水平、工作带来的效益包括所缴纳的税款以及申请人留港的时间。如果是自己开设公司,则必须证明业务已经在香港运作并且带来了经济效益。
8月15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公布,截至7月底,共有13678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其中46%的高才放弃申请续签。
细分来看,“高才通”所设立的三类别续签申请率略有不同,A类(过去一年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申请续签率为77%、B类(毕业于百强名校、过去五年至少有三年工作经验)为50%,C类(最近五年本科毕业于百强名校)则为40%。
田绵通过高才通B类计划进入香港保险业,亲身经历了残酷的保险业“淘汰战”。“从申请到找工作到续签、二次续签,这个计划像一个漏斗,不断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洗’出去。当时一起来港的高才小群里,现在留下来的不到一半。”田绵说。
“没活下来的,都觉得是被骗入行”
田绵告诉记者,2022年开始,许多保司开始迅速组建针对内地售险的团队,大量招聘香港“高才”。但几乎有一半的人第一个月开不了单,业绩一直不见起色。工作第一年,周围的人“换血”了八成。“很多人是主动知难而退的。‘活’下来的都觉得工作性价比高,没‘活’下来的都觉得是被骗入行。”田绵用自己举例,她之前在广深工作过4年,薪资在20万至30万元浮动,在香港卖保险的工作比她此前的工作时长少了一半,但实际酬劳可能达到2~3倍。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