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反复走失如何防范?这把智能“钥匙”帮他们回家
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走失困境,对他们和家属而言,危险不仅仅来自迷路本身,还在于迷路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比如:夏季的高温可能导致脱水;冬日的严寒可能造成失温。时间每流逝一秒,交通事故、磕碰风险、突发疾病的几率就增多一分。我们盼着老人平安,将科技力量浓缩到了一枚小小的智能定位钥匙扣里,让家属和民警能随时看到老人的位置,更快送老人回家,为了这份期许,《法治在线》栏目联动公安机关策划“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老人走失后面临的危险以及出行自由、家属照护中的一份心安、民警尽快找到老人的迫切以及社会力量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以往这些“老人反复走失”问题中的具体困境是否被有效改善了呢?两年来,“回家的钥匙”从武汉到郑州,从青岛到襄阳,“回家的钥匙”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照亮越来越多易走失老人的回家路,收到了许多家庭的温暖反馈。
老人有走失经历
离家五小时家属不免担心
青岛即墨,92岁的任大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曾有过几次走失的经历。2025年7月初的这天正午,他正在村子里徘徊,这已经是他离家的第五个小时了,往常这个点老人已经回家吃饭,此刻在家中等待的家人不免又担心了起来,但这次他们很快看到了老人的准确位置,随即放下心来,并去接回了任大爷。
2023年秋天,任大爷也是在离家一个上午后迟迟没有回家,那一次,可把一家人急坏了。
2024年10月,社区民警聂仁海了解到辖区任大爷的走失经历以及家属的看护需求,将“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送到老人家。
由于老人家属年龄也偏大,不太会使用电子设备,绑定后的时间里,聂仁海多次上门,先是教家属使用方法,后来又根据他从管理平台看到的钥匙电量,多次及时提醒家属为设备充电。
家属告诉记者,这枚符合老人出行佩戴习惯的“回家的钥匙”切实地解决了他们看护的最大难题,不仅避免了老人长时间走失所面临的风险,同时也守护住了老人的出行自由。
老人独自出行易遇险情
家属看护陷两难
不想锁住老人,让他们失去自由出行的权利,但家属的看护经常陷入两难之中。很多时候老人走失都会遭遇未知的险情。2022年,《法治在线》曾经播出过一名七旬老人在湖北襄阳的一座高架桥上,独自行走的惊险一幕。
民警倒查视频
寻找老人相关信息
民警将老人带回警务室,为他准备了一些吃的,老人体力渐渐恢复了一些。但是,当民警问起他的姓名、家庭住址,他却怎么也答不上来。于是,民警决定通过倒查公共场所视频的方式,来寻找老人的相关信息。
襄阳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紫贞警务室民警 方松滋: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家40多个小时了,大概走了有二三十公里。
公共场所视频显示,这位老人手里拿着小板凳,独自一人在街上走着。他有时会停住,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有时会把板凳放下,坐在路中间休息。警方顺着他行走的路线进行倒查,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家,联系上了他的儿女。
当时在镜头里定格的是不知自己发生险情的茫然老人和哭着找到父亲的子女。走失的老人姓刘,在事发后的一年间,刘大爷又发生了多次走失。
刘女士说父亲年轻时当过兵腿脚很快,体力也一直很好,每次走失都会离家很远,这也是他们格外担心的原因之一。
前两年,家人已经不再敢让刘大爷出门,每天通过制造各种“意外”场景,将家门反锁,以防老人的“不告而别”。
不想困住爱出门的老人
寻求更优解决方案
但这样的善意谎言也会经常失效,不让出门,刘大爷会犯脾气,而且作为子女,他们也不想把爱出门的父亲和负责24小时看护的母亲双双困在那一屋一瓦之下。将信息缝在衣服上?还是戴上定位手表?一家人想了各种办法却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切在2025年6月迎来了转机,“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开始在湖北省襄阳市试用、推行,社区民警黄飞首先就想到了刘大爷一家的“刚需”,于是和当年参与找寻老人的民警一起,上门配发并绑定了这枚智能定位钥匙扣。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