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穷”到“开口皆诗词,出口即成章”
浙江宁波夏日荷塘田埂间,孩子们追蜻蜓、数青蛙。当他们走进《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的“诗词小动物图鉴”互动课时,这些从大自然生发的鲜活灵感在“飞花令”传递中脱口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莲叶无穷碧”……童趣与诗意在吟诵中交融。
8月3日至7日,2025“出口成章·诗词少年”总展演活动在浙江宁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少年与诗词为伴,收获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暑假。这些生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少年,跟着古诗词研学、聆听大师讲课,一路用“飞花令”把美好的诗句融入山河湖海,在躬身行走中体验与中国诗词的美妙相遇。同时,也引发了AI时代如何让青少年爱上古诗词的思考。
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大连厚仁科技有限公司、中青海德(北京)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宁波东钱湖文旅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华书局、读者传媒、西北师范大学支持,并由中华诗词学会作为指导单位。这是中国青年报社关注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搭建文化研学交流舞台,提升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青山绿水成为流动的诗词课堂
8月4日,大巴车穿行在浙东青山绿水间,稻田翻浪、远山如黛,参加研学游的少年们,在车上展开一场“飞花令”,青山绿水成为流动的诗词课堂。
途中所见湖光山色、古村韵味让孩子们触景生情,有的望着窗外稻田吟诵“稻花香里说丰年”,有的看到远山脱口而出“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用诗词定格眼中的美景;与新结交的小伙伴并肩而行,他们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互赠心意。有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有人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彰显豪情。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深受诗词少年们喜爱。几年来,她见证了这些热爱诗词的少年的成长与蜕变。她遇到过曾经沉迷电子产品的少年,因为爱上诗词,与小伙伴切磋对诗,喜欢上文史知识;她也看到当年怯生生捧着笔记本求签名的小朋友,如今已能站在舞台上从容展现实力。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他分享了自己与诗词的故事,寄语少年:“只有‘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更新知识,才会有‘此日中流自在行’的自然和洒脱。”
令家长们感慨的是,孩子们争先恐后诵读诗词时,眼里有光。一位家长说,诗词研学让孩子们在行走中种下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言行举止更加彬彬有礼。
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一代,习惯用表情包、流行语等方式进行表达。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自我表达能力下降、语言贫乏,有“词不达意”的苦恼。
不学《诗》,无以言。为倡导规范、典雅、文明、得体、有生命力的语言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今年,中国青年报社开设“文质彬彬·每日好词语”专栏,引导青少年“好好说话”“好好表达”“好好交流”。
中国青年报社希望搭建更广阔的文化研学交流舞台,让传统文化“活下去”“火起来”“传下去”,让青少年,能够从“词穷”到“开口皆诗词,出口即成章”。
诗词的核心价值在于“美”与“成长”
“老师,AI能代替我背诗词吗?”在名师面对面环节,一名诗词少年抛出的问题,掀起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祝智庭以“会当凌绝顶”作比喻,进一步阐释:AI应是助力人攀登的工具,而非替代人的核心思考能力。
“诗词的浪漫之处,在于它能激发无限联想。”祝智庭强调,诗词学习对青少年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方面能滋养创造思维,让想象力在文字间自由驰骋;另一方面引导青少年在成长中向善向上,“这些深层的精神滋养,是AI无法替代的人文内核”。
常在出口成章App上和AI“对诗”的小学生裴敏希说,AI能快速找出自己背错的诗句,还会推荐风格相近的诗词,“但那种读到‘举头望明月’时想起妈妈的心情,只有自己才懂”。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