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打工人”
“奋楫笃行”2025年中经济系列报道⑤
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打工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首次提及“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的典型代表。
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到马拉松跑道上一决高下,再到格斗赛场上对抗比拼……2025年人形机器人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实际上,除了参与常规的表演“业务”之外,人形机器人还进入到生产、服务领域,工作起来“有模有样”,正加速向“打工人”方向进化。
制造业“前线”的“新工人”
凌晨三点,极氪汽车一家工厂的总装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42℃高温中,数台身高1.76米的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搬运物料箱。当电量告急时,其中一台机器人行走至换电站,自主完成插拔电池,短短3分钟后,便“满血”回归产线。
这套由优必选研发的全球首套人形机器人自主换电系统,能让人形机器人在高温或极寒的工厂环境中连轴运转,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员需求缺口。一些年轻人更倾向选择更自由的灵活就业岗位,而不是进工厂车间。在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看来,面对供需矛盾,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据介绍,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覆盖汽车、3C电子、智慧物流三大领域的操作、分拣和质检等多个工种。一系列新技术有望填补机械臂在柔性领域无法胜任的功能空白。
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始开发工业应用场景。近期,赛博格机器人推出了专为高危工业场景设计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org-R01;上海电气发布的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能够胜任搬运、装配等高强度工作任务;而灵宝CASBOT旗下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已经被送进工厂打螺丝,装配笔记本电脑……
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透露,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
“真干活”“干真活”的“服务员”
“加冰的芬达订单,现在开始为您制作。”随着饮料机传出温和的回应声,XMAN-F1人形机器人一手拿着饮料杯,一手缓缓推动开关,夏日冰饮稳稳注入杯中。
就在附近,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另一台人形机器人手中的爆米花杯。左手持杯、右手拿铲……经过一番丝滑操作,机器人端出了“新鲜出炉”的爆米花。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机器人技能大舞台”展区,擎朗智能带领旗下机器人“打工天团”,亮出了“真干活”“干真活”的口号。
“今年和去年有很大的不同,之前是一堆机器人‘杵’在那里,今年大家都在找场景、找应用,先干起来,实实在在去解决商业落地问题。”擎朗智能CEO李通介绍。
围绕经济社会的服务需求,不少国内企业公布了新场景新应用。银河通用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 G1,实现了在无人药店商品的拣选;智元机器人对外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扫描快递条码、抓取包裹并分拣至不同区域的情形……
据了解,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显著。
人形机器人“整活”“打工”,离不开“具身智能”的不断创新与成熟。该领域已成为多地紧盯的布局目标。北京提出,到2027年,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则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三百”,即集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创新应用场景、推广百件国际领先产品,并推动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有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政策支持、技术成熟、需求激增与供给竞争正在共同驱动行业发展。伴随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将会在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之中“亮相”。
实现“打工赚钱”梦仍需时间
当前,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通用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的竞争焦点。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玉书认为,开发好、应用好人形机器人,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民生的发展前景。从经济层面看,这一产业将成为新增长引擎;从民生层面看,将能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减缓人口老龄化冲击。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