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质量发展图鉴:烟火人间奋斗劲
7月2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党委网信办承办的“高质量发展看新疆”网络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的评论专家、正能量网络名人代表等深入农户家庭、建筑工地、车间厂房等观摩点位,看经济发展、访群众生活,深入挖掘新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历史文化保护等各领域发展成果,把真实、立体、活力四射的新疆展现在大家面前。
看经济发展脉动
若羌,一个过去被视为“口袋底”的地方,现在成为经济发展前沿。
7月26日,走进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在跟村民宋礼一番拉家常后,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理事长雷希颖瞪大了眼睛。
“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依靠红枣产业闯出了致富路,农户挣出好几百万元家产。”雷希颖认为,若羌县红枣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突围典型样本。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过去这里主要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因为风沙大,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产量都很低。“每年四、五月份,沙尘暴一场接一场,棉花秧子要补好几茬才能成活,忙活一年下来,根本不挣钱。”宋礼说。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效益,2001年若羌县决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将红枣作为主导产业,发动全县人民大规模种植。宋礼是第一批响应的农户,2005年尝到甜头,7亩红枣地净挣3.5万元,此后宋礼将全部承包地改种了红枣,最高一年挣了200万元。
如今,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23.38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种红枣不仅致富还治沙,植株高大的红枣林可有效阻挡沙漠扩张。“若羌县一代接着一代干,终于把一件事干成了,而且将红枣产业做到极致,这是最值得佩服的地方。”雷希颖说,准备写一篇长文分析若羌红枣产业样本。
从一个县,雷希颖看到新疆经济发展强大内生动力,“这里从不内耗,他们一直在为梦想而奋斗。”
一路走、一路看,评论专家、正能量网络名人代表看到新疆高质量发展在更好惠及民生,一些乡镇依托支柱产业发展起农家乐、民宿,吃上旅游饭。7月22日,在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吾夏克铁热克村打造的香梨小镇农家乐,当看到一户农家乐墙壁上写有“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标语时,评论专家刘仰被深深触动:“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他们拒绝躺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澎湃。”
香梨小镇有6家农家乐和9家民宿,小巷大门统一粉刷成黄色,家家户户门前种有爬山虎。盛夏时节,爬山虎长势旺盛,从墙上倾泻而下,如同绿色门帘。虽然每家农家乐“门脸”都相似,经营上也有竞争,但他们绝不内卷,第一家特色是鸽子汤,第二家是鸡汤,第三家是大盘鸡……家家都有不同拿手好菜。
尉犁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为破解防风固沙难题,当地建成罗布麻试验种植基地,开发出罗布麻茶、罗布麻花蜜等。7月26日,“高质量发展看新疆”网络主题活动团队走进尉犁县罗布麻种植园,在深入了解罗布麻产业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极具前景的产业。“罗布麻浑身都是宝,它不与粮争地、不与粮争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可串联起大健康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多个产业链,值得推广。”接受媒体采访时,哔哩哔哩up主沈容膝现场为罗布麻打call。
看大国工程崛起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挖掘机、渣土车、起重机等各类机械作业繁忙,机声轰鸣。
7月27日,“高质量发展看新疆”网络主题活动团队走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建设工地,眼前展现的是抢抓建设“只争朝夕”场景。
“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是自治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将新疆的火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打捆”输送至川渝地区。
该项目规划总装机近19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850万千瓦,配套火电装机396万千瓦。现场正在建设临时生活办公楼、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建成后,清洁能源电量占比6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高峰时段可向受端提供500万千瓦可靠电力支撑。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