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北京京西宾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作出部署。”

  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辉煌成就。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形势,怎样做好城市工作?

  在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工业化进程,西方走了几百年,而我们只用了几十年。深层次看,我们工业化的短板还很多,要花时间去补。城镇化也是这样,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路子,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

  “‘大城市病’明显缓解。”“过去海外舆论认为它是不可破解的。仅仅过去了10年,北京在破解‘大城市病’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盘点成绩:“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2024年北京空气PM2.5平均浓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蓝天成为常态,我在北京APEC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的‘APEC蓝’没有食言,实现了。”

△2024年11月29日清晨,北京故宫西北角楼。

  时下,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不言而喻。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起城市工作的部署时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

  听回响、看落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关键。

  “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习近平总书记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城市产业布局、指出发展症结,“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禀赋与特色。搞建设、谋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一个大原则。

  “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总书记曾生动指出。

  不同场合、不同主题,战略清醒一以贯之,对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一以贯之。

  新路子,彰显着人民至上的初心。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始终惦念群众是否住得稳、过得安。

  在北京草厂胡同,他指出“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在辽宁抚顺东华园社区,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叮嘱“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在重庆民主村社区,关切地说“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