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转存量,货币政策重心转移但基调不改
“物价低位运行”“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以下简称“会议”)释放出一系列关键政策信号。一方面,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来看,物价低位运行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整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部署四季度货币政策实施,会议表述更倾向于“用好存量、释放效能”,更加注重结构性工具的运用,但不代表支持性货币政策转向。
物价水平偏低
对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会议定调,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困难和挑战。
对比二季度例会内容来看,本次会议表述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变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变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挑战方面,“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变为“物价低位运行”。
数据显示,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第四个月扩大;PPI同比为-2.9%,降幅较7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背后是上年同期基数走低,以及近期反内卷在遏制上游基础原材料价格下行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以及促消费政策对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价格支撑作用增强等。预计9月PPI同比降幅有可能进一步收窄至-2.3%左右,CPI同比降幅也会小幅收窄,不排除转平的可能,核心CPI同比涨幅则将扩大到1.1%左右。不过,在需求偏弱背景下,反内卷对物价走势的持续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未来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偏低的状况有可能延续。这也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整提供了空间。
纵观当前经济环境,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也指出,1—8月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0.5%,房地产投资同比降12.9%,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等,反映内需复苏仍不均衡,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总体上看,以5月央行等部门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为标志,前三季度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上持续发力。”王青说道,除降息降准、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外,5月以来央行通过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等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加之近期M2和存量社融同比增速都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这些都显示年初以来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5月之后央行未再推出降息降准这样的“大招”,主要是上半年经济稳中偏强,加之近期出口保持较快正增长,宏观政策处于观察期,显著加力的必要性不高。
“加大增量”转向“用好存量”
针对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会议指出,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是本次会议的新提法,但并不是首次出现。两项表述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二季度,会议删去了“加力实施增量政策”的相关表述,取而代之的是“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在田轩看来,这意味着政策重心正从出台新举措转向推动现有政策落地见效,强调执行力度与政策传导效率。删去“加力实施增量政策”更表明当前政策层对前期出台措施的效果有一定信心,不再急于追加新工具,而是要从“加大增量”转向“用好存量、释放效能”,强调精准施策与政策协同。这一转变意味着四季度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工具的运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领域的定向支持,同时配合财政政策发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