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夜幕下的钱景,时尚品牌的“夜生活”
转载自:WWD 国际时尚特讯
原标题:商业洞察|夜幕下的钱景,时尚品牌的“夜生活”


事实上,最早的“夜经济”雏形可以追溯到宋朝,《东京梦华录》便描述了那个不舍昼夜的黄金时代;到了 7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才正式勾勒出“夜间经济”的概念;90 年代,伦敦推出“24 小时城市”发展目标,纽约、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等国际城市紧随其后。

种种事实表明,夜经济潜力巨大:至 2015 年,夜间经济为旧金山提供了 60 亿美元的营业额;2017 年,英国夜间经济已经占 GDP 的 6%,成为英国第五大产业;2018 年,纽约夜间经济为纽约市经济发展贡献了约 100 亿美元;根据《中国夜间经济最新发展报告》,2022 年,中国夜间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约为 42.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7%。

通常来说,18:00-22:00 的夜经济被称为浅夜经济,对于早九晚六的都市人来说,这段下班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格外珍贵, 他们不再满足于“吃喝买”,而是开始寻找集放松、健体、交友于一身的复合型消费场景。于是,既能展示装备,又可以呼朋引伴的夜间轻运动,成为时髦都市人的优选。

根据小红书 2022 年数据,酒吧棒球搜索年同比增长近 100%;夜骑搜索年同比增长超 6 倍;飞盘搜索年同比增近 500 倍;较易入门的“夜跑”,更是以小红书平台超 50 万的搜索量成为现象级的生活方式。悦跑圈发布的《2021 中国跑步白皮书》,90 后是“夜跑族”主力军,00后夜跑人群增速达 62.3%。除了独自出行的“夜跑散户”,大部分具有规模的长期跑团都由运动品牌发起或赞助。
对于用实力说话的品牌来说,“夜跑局”不但能触达更多精准用户,也是内测产品、提升忠诚度和复购率的有效途径。


和浅夜经济对应的深夜经济同样年轻化,根据普华永道推出的《年轻力中国 2021 文化洞察及商业启示报告》, 90 后和 95 后在 12 点后还不睡觉的人群分别为 35.7% 和 36.1%,几乎是 80 后的 2 倍。向深夜讨生活,已是当代年轻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围绕俱乐部产生的“夜游”文化,向来和时尚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纽约的 Studio54、伦敦的 Leigh Bowery、东京的 Juliana‘s Tokyo,每座时尚城市都有过一两个称得上时尚地标的传奇俱乐部。不同于受众更广、以贩卖酒水门票营利的传统夜店,俱乐部通常因某种音乐文化聚拢具有相似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群体。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